【344放射中级职称考试笔记】 – 第12节 咽与喉

2024-04-25 0 350

检查技术

咽部为鼻腔、口腔和喉部后方之空间,上自颅底,下至第六颈椎或环状软骨下缘。咽后壁全长约14cm分为鼻咽、口咽及喉咽三部分。

喉部呈一倒置锥形管,上通喉咽,下接气管,其借韧带附于舌骨。喉内部因喉室带与声带之分隔而分为声门上部或喉前庭、声门部及声门下部,其中声门裂为喉部之最狭窄部位

X 线摄影咽部摄影时应嘱患者深吸气,以增加鼻咽腔之通气量,使鼻咽部软组织显影清晰,曝光时间要短。

侧位照片应包括上自蝶鞍,下至咽部,前自上颌窦,后至乳突及颈椎范围内的解剖结构,亦可采用颏顶位。

喉部摄影因正位与脊柱重叠,多不采用。侧位摄影与咽部技术条件相同,但中心线下移,以喉结为中心。

CT 检查咽喉部 CT 检查包括平扫和增强扫描两种。大部分检查均需用对比剂注射后增强扫描,可使大血管显示清晰,鉴别血管与淋巴结,对病灶的定位和定性也有帮助。

腺样体增生

【病因病理】

腺样体,又称扁桃体,位于鼻咽腔顶部,为一团淋巴组织。在儿童时期可呈生理性肥大,5岁左右最肥厚。其厚度可达鼻咽腔宽度的1/2,随后逐渐缩小,15岁达成人状态,厚度约1cm。腺样体除可产生生理性肥大,还常因屡次炎症刺激而诱发致慢性肥大。

【临床表现】

一般无症状。

【影像学表现】

横断面CT平扫显示顶壁和后壁软组织增生,密度较高,后壁呈局部软组织隆起,表面不光整,左右两侧对称。其外侧咽侧壁隐窝存留,但可受挤压。肥大的腺样体在增强后可有强化。颅底骨骨吸收或硬化等改变

【鉴别诊断】

一般需与鼻咽癌、鼻咽部淋巴瘤及鼻咽纤维血管瘤等肿瘤相鉴别。

咽部脓肿

【病因病理】

多因咽部受化脓性细菌感染而引起,累及咽后间隙。多见于3个月至3儿童。按病理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以急性者常见慢性者常继发于颈椎结核,急性感染常为上呼吸道感染后其次为咽部尖锐性异物损伤后继发感染。

【临床表现】

常有咽部疼痛、发热等。

CT 表现】

由于咽部解剖间隙的限制,炎症初期脓肿可局限于一侧间隙,其内侧不超过中线。平扫时,可见鼻咽、咽或喉咽部椎前软组织弥漫性肿胀,当组织坏死时出现局部密度减低区,小低密度区融合成大腔,即意味着脓腔形成。如为产气菌感染可见气液平面。增强时,脓腔壁有线状强化,而脓腔无强化,结核性脓肿呈不均匀密度,无强化表现。

【鉴别诊断】

需与鼻咽癌、鼻咽纤维血管瘤等相鉴别。

鼻咽纤维血管瘤

【病因病理】

鼻咽纤维血管瘤又称青年鼻咽血管纤维瘤,易发于男性青年中,高发年龄为1025,男女比例为1341。该病发源于蝶骨体、枕骨基部,一般认为其起源于蝶、枕骨间纤维软骨膜或骨膜。肿瘤内主要为致密纤维组织,内含丰富血管,血管管壁薄,缺乏弹性,损伤后不易收缩,常致大出血。

【临床表现】

早期无症状,多因鼻血就诊,渐进性鼻塞最常见的症状

【影像学表现】

瘤体呈与肌组织相仿密度,CT 平扫时瘤体与周围组织分辨较差。注射对比剂后,瘤体则呈强化,较增强前提高40Hu 以上,瘤体呈均匀高密度,类圆形或可有分叶肿块,边界清晰。瘤体内一般不含钙化灶或静脉石。对周围组织推挤压迫,使骨结构受压变形。冠状 CT 扫描有助于了解鼻窦口受累情况。

【鉴别诊断】

应与腺样体增生、鼻咽部淋巴瘤及鼻咽癌相鉴别,根据各自的 CT 强化方式及肿瘤的生长方式一般不难鉴别。

鼻咽癌

【病因病理】

为鼻咽部粘膜上皮发生的癌肿,大多数为鳞状细胞癌。在中国以广东省发病率为高,男性多于女性。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烟尘或吸烟中的致癌物质;含亚硝胺类的饮食;地区环境与微量元素;家族与遗传因素;且与 EB 病毒感染有密切关系。

鼻咽癌常见于鼻咽腔的顶壁,其次为侧壁,前壁和底壁极少。鼻咽癌组织结构复杂,其分型主要包括:鳞状细胞癌;腺癌;泡状细胞癌;未分化癌鼻咽癌按其发展方向可分为上行型、下行型和混合型。上行型(颅神经侵犯型)常破坏颅底骨,有第前组颅神经受累征象,但颈淋巴结转移较少见。下行型(颈部肿块型)常见颈淋巴结肿大,一般无颅底骨破坏,可有第后组颅神经受损症状。混合型可兼有上行型和下行型症状。

【临床表现】

回缩性血涕,鼻塞,颈部淋巴结肿是最常见症状。还可以有听力下降,耳鸣,头痛等相关症状

【影像学表现】

X 线表现 鼻咽部侧位及颏顶位像可见鼻咽腔顶、后壁、侧壁软组织增厚或不规则软组织肿块,表现凹凸不平,鼻咽部气道狭窄或变形

颅底骨侵犯可在破裂孔、卵圆孔、棘孔、蝶窦、岩骨尖及蝶骨大翼等处。多为溶骨性破坏,少数为骨质硬化改变。其他如有阻塞咽鼓管口可致中耳乳突炎改变,若肿瘤循咽鼓管播散可破坏中耳及外耳道。肿瘤可侵犯鼻窦并发鼻窦炎,多见于上颌窦。

CT 表现 CT检查对鼻咽癌的早期诊断、病变范围、肿瘤的发展方向、肿瘤的分期有重要价值。鼻咽癌 CT 平扫呈等密度,一般囊变或钙化。肿瘤呈浸润性生长,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不清。在注射对比剂后,肿瘤呈轻度强化

由于鼻咽癌易发于壁和顶后壁,粘膜下型早期CT横断扫描很难发现,而冠状面扫描有助于诊断。可表现为鼻咽侧壁平坦、僵直、咽隐窝消失,左右两侧轮廓不对称。肿瘤向深部浸润,腭帆张肌、腭帆提肌和隆凸软骨结构消失,咽旁间隙外移变窄,更甚者可使咽旁间隙闭塞。肿瘤向咽后壁可浸润头长肌,但不侵犯颈椎。向前可侵犯翼外肌、翼内肌和翼板,破坏上颌窦后壁及内壁可进入上颌窦内,由眶下裂可进入眼眶。亦可侵入后组筛房和蝶窦,经破裂孔沿颈内动脉管可侵入颅内海绵窦,使前组颅神经受损。向下常直接咽部蔓延,使口咽部软组织增厚

鼻咽癌颅底骨的侵犯可为单纯性骨破坏、骨质硬化或两者兼有。以骨质破坏者多见,呈虫蚀样融解破坏,边缘不整齐,模糊不清。而骨质硬化者,CT 扫描表现为枕骨斜坡普遍密度增高,骨皮质与骨松质不能区分。鼻咽癌常伴有淋巴结转移可为就诊的首发症状。随CT的广泛应用,按CT的扫描检查对肿瘤的 TNM分期为:

T

T0:未发现肿瘤,但有EBV阳性且有颈转移淋巴结;

T1:肿瘤局限于鼻咽或侵犯口咽和/或鼻腔,无咽旁间隙受累;

T2:肿瘤侵犯咽旁间隙,和/或邻近软组织侵犯(翼内肌、翼外肌、椎前肌)

T3:肿瘤侵犯颅底骨质结构、颈椎、翼状结构,和/或鼻旁窦;

T4:肿瘤侵犯至颅内,有脑神经、下咽、眼眶、腮腺受累,和/或有超过翼外肌的外侧缘的广泛软组织侵犯;

N

N0:无局部淋巴结转移。

N1:同侧颈部和/或咽后淋巴结转移(不论侧数):最大径≤6cm,且位于环状软骨下缘以上区域

N2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最大径≤6cm,且位于环状软骨下缘以上区域

N3:颈淋巴结转移(不论侧数):最大径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商品来源于抖音精选。

阿柳云网 放射中级笔记 【344放射中级职称考试笔记】 – 第12节 咽与喉 https://www.aliuyun.cn/88822.html

常见问题
  • 打开链接,或者复制链接到手机端,用抖音app打开即可。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

© 2024 阿柳云 - 抖音热门 Theme.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滇ICP备15000103号-3

好物甄选

阿柳云网是分享抖音热销产品,精选抖音商品高体验分,用户好评的商品!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