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4放射中级职称考试笔记】 – 第5节 颅脑外伤

2024-04-25 0 662

硬膜下血肿

【病因病理】

外伤后导致的皮质动脉或静脉破裂,矢状窦旁桥静脉或静脉窦破裂所致,发生于硬膜与蛛网膜之间

【临床表现】

头痛,恶心,呕吐,严重时可出现脑疝的症状。老年自发性出血可以类似脑梗死的症状。

【影像学表现】

急性硬膜下血肿指外伤后3天之内发生的硬膜下出血CT图像上表现为颅骨内板下与脑表面之间的新月形高密度病灶,占位效应随血肿的大小而轻重不等,可见邻近脑室的变窄和()向健侧移位,血肿下的脑沟裂变窄甚至消失。硬膜下血肿可以跨越颅缝,但不会越过中线

亚急性硬膜下血肿4天至2的硬膜下出血CT 图像上表现为颅骨内板下与脑表面之间的新月形高密度病灶,随时间的推移密度逐渐减低,最后表现为低密度,也可表现为混杂密度病灶。部分可以表现为等密度病灶。

慢性硬膜下血肿指外伤2周后形成的硬膜下血肿。可以是高密度,也可以是混杂密度,也可以是低密度病灶。部分慢性硬膜下出血(17%~25)也可以表现为与脑实质等密度。

部分硬膜下血肿可以表现为等密度改变,这样在 CT 扫描时仅能看到占位征象(脑室变形移位)而几乎无法辨认正常脑组织与血肿,常常把被推压移位的脑白质误认为是脑实质内占位性病变。增强扫描是必要的鉴别方法,增强后脑表面的小血管增强,使得 CT 图像上脑实质内可看到脑沟内有线状强化,而血肿内则无强化表现,二者的分界线很容易辨认。

硬膜外血肿

【病因病理】

大多是外伤后脑膜动脉出血,以脑膜中动脉最为常见。有时也可以是板障静脉、静脉窦破裂所致。血肿积聚于硬膜外腔。绝大多数都伴有相应部位的骨折

【临床表现】

外伤后剧烈头痛,伴眩晕、恶心、呕吐,甚至昏迷。

【影像学表现】

CT颅骨内板下凸透镜样高密度区,边缘锐利,血肿范围一般不会越过颅缝,即使颅骨骨折越过颅缝。骨窗往往可以见到骨折。占位效应明显。

脑实质损伤

、脑内血肿

CT表现为脑实质内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高密度灶,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早期边缘锐利,多绕以水肿带,可以破脑室及蛛网膜下腔,也可单纯为脑室及蛛网膜下腔出血。血肿密度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变淡

、水肿及肿胀

包括灰质挫伤、轴突损伤以及其他部位损伤造成的外伤性水肿及肿胀,CT表现为脑实质内的低密度病灶,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占位效应取决于面积的大小,常常伴有脑内出血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商品来源于抖音精选。

阿柳云网 放射中级笔记 【344放射中级职称考试笔记】 – 第5节 颅脑外伤 https://www.aliuyun.cn/88815.html

常见问题
  • 打开链接,或者复制链接到手机端,用抖音app打开即可。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