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线成像基础(80条)**1. **X线发现者**:伦琴(1895年),波长范围 **0.008~0.03...
1. **X线发现者**:伦琴(1895年),波长范围 **0.008~0.031nm**。
2. **X线产生条件**:高速电子流、靶物质(常用钨)、真空环境。
3. **管电压(kV)**:决定X线穿透力,kV↑→波长↓→穿透力↑。
4. **管电流(mA)**:决定X线量,mA↑→图像密度↑(变黑)。
5. **阳极靶材料**:钨(熔点高,原子序数大)。
6. **X线强度公式**:I = k·Z·V²·i(Z为靶原子序数,V为管电压,i为管电流)。
7. **光电效应**:低能量(<30keV)时主导,产生高对比度,骨组织明显。
8. **康普顿效应**:高能量(>60keV)时主导,降低对比度,形成散射。
9. **X线影像形成原理**:穿透性、荧光作用、感光作用、生物效应。
10. **X线影像三要素**:密度、对比度、清晰度。
11. **光学密度(OD)公式**:D = log₁₀(入射光强度/透射光强度)。
12. **对比度决定因素**:被照体差异(厚度、密度、原子序数)。
13. **空间分辨率**:普通X线约10LP/mm,数字X线约3-5LP/mm。
14. **失真度**:放大失真(焦点-物体-胶片距离影响)。
15. **焦点的极限分辨率**:焦点尺寸越小,分辨率越高。
16. **阳极效应**:阳极侧X线强度弱于阴极侧(摄影时厚部朝向阴极)。
17. **滤线栅**:减少散射线,栅比(铅条高/间隔)常用5:1~16:1。
18. **滤线栅切割效应**:焦点-滤线栅距离不匹配导致图像密度不均。
19. **X线衰减公式**:I = I₀·e^(-μd)(μ为线性衰减系数)。
20. **半价层(HVL)**:使X线强度减半的滤过材料厚度。
21. **高千伏摄影**:>120kV,用于胸部(减少剂量,降低对比度)。
22. **软组织摄影**:25-40kV(乳腺钼靶常用20-35kV)。
23. **曝光量公式**:mAs = mA × s(决定图像密度)。
24. **感光效应公式**:E = k·(V^n)·mA·s / d²(n≈2,d为焦片距)。
25. **平方反比定律**:X线强度与距离平方成反比。
26. **X线胶片特性曲线**:分为足部、直线部、肩部、反转部。
27. **胶片对比度**:直线部斜率越大,对比度越高。
28. **增感屏作用**:将X线转换为可见光,减少曝光量。
29. **量子斑点**:X线光子数量不足导致的噪声。
30. **伪影类型**:运动伪影、金属伪影、栅格伪影。
31. **CR系统**:成像板(IP)存储X线信息,PSL(光激励发光)读取。
32. **DR系统**:直接数字化,非晶硒/硅平板探测器。
33. **X线摄影步骤**:信息采集→转换→处理→记录。
34. **胸部后前位**:焦片距180cm,中心线平T6。
35. **乳突许氏位**:中心线向足侧倾斜25°。
36. **骨骼显影白影**:因吸收X线多,胶片感光少。
37. **胃肠道造影**:硫酸钡(原子序数高,阴性对比剂为空气)。
38. **碘对比剂不良反应**:轻度(恶心)、重度(喉头水肿)。
39. **X线防护原则**:时间、距离、屏蔽(铅当量≥0.5mm)。
40. **ALARA原则**:辐射防护最优化(合理可行尽量低)。
41. **照射量单位**:库仑/千克(C/kg),旧单位伦琴(R)。
42. **吸收剂量单位**:戈瑞(Gy),1Gy=100rad。
43. **当量剂量单位**:希沃特(Sv),1Sv=100rem。
44. **公众年剂量限值**:1mSv,放射工作人员20mSv/年。
45. **孕妇防护**:胚胎剂量<1mSv,避免直接照射盆腔。
46. **X线管窗材料**:铍(低原子序数,减少X线吸收)。
47. **X线最短波长公式**:λ_min = 1.24 / kV(nm)。
48. **X线硬化**:通过滤过板(铝、铜)去除低能射线。
49. **滤过板厚度增加**:提高射线质,降低皮肤剂量。
50. **曝光条件三要素**:kV、mA、时间。
51. **千伏值影响**:对比度(kV↑→对比度↓)。
52. **毫安秒影响**:图像密度(mAs↑→密度↑)。
53. **焦片距(FFD)**:标准为90-100cm,增大→图像放大↓、密度↓。
54. **物体-胶片距(OFD)**:增大→模糊↑、放大↑。
55. **模糊阈值**:0.2mm(人眼可分辨的最小模糊量)。
56. **运动模糊控制**:曝光时间<0.1秒(心脏摄影需更短)。
57. **X线束形状**:锥形束,中心线垂直于探测器。
58. **切线位摄影**:显示病变与周围组织交界(如颅骨凹陷骨折)。
59. **乳腺X线靶材料**:钼(产生特征X线,能量17.5keV)。
60. **乳腺压迫目的**:减少散射、降低剂量、提高对比度。
61. **感蓝胶片**:敏感波长420nm,需配合蓝光增感屏。
62. **感绿胶片**:敏感波长550nm,配合绿光增感屏(分辨率更高)。
63. **自动曝光控制(AEC)**:电离室探测剂量,终止曝光。
64. **曝光宽容度**:胶片正确显示密度范围的容错能力。
65. **照片灰雾**:由散射线、化学灰雾、暗室漏光导致。
66. **显影液成分**:对苯二酚(还原剂)、碳酸钠(促进剂)。
67. **定影液成分**:硫代硫酸钠(溶解未感光银盐)。
68. **照片保存条件**:温度20℃、湿度40%,避光防潮。
69. **X线胶片结构**:片基、感光乳剂(AgBr)、保护层。
70. **影像放大率公式**:M = FFD / (FFD - OFD)。
71. **散射线的控制**:滤线栅、准直器、压迫技术。
72. **滤线栅的切割效应**:因X线管焦点与滤线栅焦点不重合导致。
73. **滤线栅的栅密度**:单位距离内铅条数(常用40-80条/cm)。
74. **高栅比滤线栅**:用于高千伏摄影(如胸部)。
75. **X线防护屏蔽材料**:铅(0.5mm厚阻挡90%以上X线)。
76. **铅当量**:材料防护能力相当于铅的厚度。
77. **X线机的接地电阻**:≤4Ω(防电击)。
78. **X线管容量**:单位J(焦耳)= kV × mA × s。
79. **阳极热容量**:表征X线管耐热能力,单位kHU。
80. **X线管冷却方式**:油循环冷却、旋转阳极散热。
---
Tags: X线成像基础
总访问量: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