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4放射中级职称考试笔记】 – 第18节 肾上腺良性肿瘤

文章详情

肾上腺腺瘤

病因病理】

肾上腺皮质腺瘤多发生于一侧,腺瘤通常为单发,瘤体较小,直径多为12cm,包膜完整,内含丰富脂质。肿瘤生长缓慢,有恶变可能性。瘤体内可见出血、液化坏死和囊变。肿瘤多数具有分泌功能,其中分泌过量糖皮质激素(主要是皮质醇)者称为皮质醇腺瘤;分泌醛固酮者称为醛固酮腺瘤;无分泌功能者为无功能腺瘤。

临床表现】

本病易发年龄为2040岁,男女之比为13。无功能腺瘤一般无临床症状,多数偶然发现。皮质醇腺瘤患者表现为满月脸、向心性肥胖、皮肤紫纹、水牛背、乏力、多毛和面部痤疮。醛固酮腺瘤患者表现为高血压、肌无力、麻痹、夜尿增加,血及尿醛固酮水平增高、血钾减低和肾素水平下降

影像学表现】

1.平片 在腹膜后充气造影片中,小的腺瘤不易发现。较大的肿瘤可发现患侧肾上腺区密度增高。

2.CT 平扫表现为肾上腺的类圆形或椭圆形小肿块,直径多在2cm 以下,边界清楚,均匀一致的低密度;增强扫描病变轻度均一强化。较大肿瘤可出现坏死、囊变或出血等表现。

3.MRI 显示在T1WIT2WI绝大多数病灶呈均质信号,其强度高于肌肉,低于脂肪,类似肝脏信号边界清、光滑。增强扫描常见轻度强化,化学位移成像水脂同相位及反相位信号差异明显,提示病灶内含有较多脂质。

鉴别诊断与比较影像学】

CT上肾上腺腺瘤表现有一定的特征,即较小肾上腺肿瘤,水样低密度,轻度均一强化,结合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较易诊断。需与肾上腺囊肿鉴别。两者均可成水样低密度。然肾上腺囊肿较大且无任何强化。

超声、CTMRI在本病诊断方面均有较高的可靠性,但对疑有本病时应首选 CT 为宜。

嗜铬细胞瘤

病因病理】

本病以2040岁最多见儿童少见多数为单侧约有10%为双侧少数可多发。绝大多数为良10%~13%为恶性

嗜铬细胞瘤多起源于肾上腺髓质内成熟的神经嵴细胞(嗜铬细胞),亦可源于沿交感神经节、副交感神经节链任何部位的嗜铬组织。虽然嗜铬细胞瘤8090位于肾上腺,亦可见于腹膜后(腹主动脉前、腰椎旁,胰头,肾门,主动脉旁嗜铬体)少数见于胸腔纵隔内,肝门甚至膀胱。嗜铬细胞瘤分泌过多的儿茶酚胺,病理上嗜铬细胞瘤常较大,发生坏死囊变和出血

临床表现】

少数病例临床上可无症状,典型的临床表现为阵发高血压、头痛、心悸、焦虑和代谢紊乱等

化验检查:血浆或尿儿茶酚胺、24小时尿3-甲氧基、4-羟基杏仁酸均明显增高

影像学表现】

1.平片 仅在肿瘤相当大时才能在。肾上腺区显示软组织密度肿块影。

2.腹膜后充气造影 可见肾上腺增大成球形或类圆形肿块。

3.CT 表现为肾上腺的圆形或椭圆形肿块。一般较大,直径常大于3cm肿瘤常因坏死出血而密度不均。钙化较少见增强扫描肿瘤实体部分明显强化,其内低密度区无强化

4.MRI 显示典型表现为T1WI信号,T2WI呈明显信号,反映瘤体内含水量较多。瘤内信号强度可均匀也可不均匀,病灶较小时信号较均匀,大者由于出血、坏死、囊变可不均匀。

鉴别诊断与比较影像学】

主要与肾上腺腺瘤、肾上腺转移瘤等鉴别。肾上腺腺瘤病灶一般较小,内部发生坏死和囊变几率小于嗜铬细胞瘤。肾上腺转移瘤一般呈两侧多发,病灶形态不规则。内部密度不均匀,并具有原发肿瘤病史等。

超声和CT均有较高的敏感性,但特异性不高。MRI 对本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肾上腺髓样脂肪瘤

病因病理】

肾上腺髓样脂肪瘤属罕见疾病,为良性无分泌功能肿瘤,来源于肾上腺间胚叶组织,瘤体内主要含成熟的脂肪细胞和骨髓细胞,是较少见的无功能肾上腺良性肿瘤。

临床表现】

通常无明显临床症状。当肿瘤发生坏死、出血或因肿瘤太大压迫邻近脏器时,才出现腹部或腰背部疼痛等症状。

影像学表现】

1.平片 在腹膜后充气造影片上可见肾上腺区的肿块,边界清楚。

2.CT 表现为圆形、类圆形肿块,内含脂肪密度CT 值为-120-40Hu,约有2%的病例瘤内可出现高密度钙化影,病灶边缘清楚有包膜,增强扫描软组织成分有明显强化而脂肪成分无强化

3.MRI 显示肾上腺肿块信号不均,其内脂肪组织在T1加权像和T2加权像均为高信号;应用脂肪抑制技术这些高信号区强度明显减低,若为脂肪和髓样组织弥漫性混合,则反相位成像病灶信号明显减低,增强检查时非脂肪性信号区明显强化。

鉴别诊断与比较影像学】

本病应与肾上腺区其他含脂肪肿块进行鉴别,如肾上极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腹膜后脂肪瘤、脂肪肉瘤、畸胎瘤、低密度肾上腺腺瘤等。鉴别关键在于正确定位,再结合临床和化验检查,一般不难区别。

超声检查对肾上腺髓样脂肪瘤虽能作出诊断,但其特异性远不如 CT MRI,因后两者均能对脂肪组织做出极为准确的判定,所以诊断准确性高,可根据患者情况,酌情选CTMRI

Tags: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385

发表评论